前一段时间,理想、蔚来、小鹏都公布了2020年财报,总体来看,情况乐观,数据亮眼,三者毛利率均转正,并且攒了一大笔足够“度过难关”的现金。并且在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等多家车企1月销量突破5000辆,让人们看到了造车新势力增长的希望。
然而2月份的销量瞬间泼了一盆冷水,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环比大幅下降,分别达到了22.8%、57.24%、63.04%,股价更是在震荡中不断下跌,市值也在持续蒸发。
从2月1日至3月8日,三家国产造车新势力公司的市值蒸发了548.43亿美元,如果加上特斯拉,市值则蒸发近3000亿美元。
投资机构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危机,曾经积极投资新能源的高瓴资本,在2020年末带头清仓三家造车新势力的股票。毛利率改善,亏损收窄,亮眼的财报依旧抵消不了投资者对新能源泡沫的恐惧。
侠之大者,赔钱造车
前几天,蔚来、理想都公布了2020年财报。虽然实现了销量增长、毛利转正,但是仍旧亏损,尚未摆脱缺钱的困境。特别是进入2月份以来,四家造车新势力上市公司的股价就在震荡中不断下跌,市值持续蒸发。
截至3月18日收盘,蔚来、理想和小鹏的股价尽管有所回调,但仍均呈腰斩之势。其中,蔚来的股价为44.76美元,较最高点66.99美元下跌33.19%;理想汽车报收于25.43美元,较最高点的47.7美元跌去46.69%;小鹏汽车下跌最多,股价为36.12美元,较最高点的74.49美元下跌51.52%。
尽管有着财报作为支持,但其中数据仍然无法坚定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财报,2020年第四季度,三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都创下了新高,环比增长均超过4成,理想的增长最快,增幅甚至将近7成。全年来看,蔚来和小鹏的交付量都实现了翻倍,理想迈过了3万辆的交付门槛,年交付量仅次于蔚来。
2020年,蔚来的毛利率持续优化,第四季度毛利率从第三季度的12.9%继续上涨到17.2%,全年毛利率也达到了11.5%。不过相比之下,运营的资金依旧耗费巨大,2020年蔚来亏损比2019年缩减53%,但依然亏了53亿元,相当于卖一台车还要亏损12万元。
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首次实现4.6%的毛利率转正,四季度,小鹏毛利率进一步提高,达到历史最佳的7.4%。不过,2020年小鹏净亏损仍然高达27亿元。
相比蔚来和小鹏两兄弟,作为最精打细算的理想,2020年,理想毛利率从一季度的8%一路上涨,全年毛利率为16.4%,三家之中最高。不过净亏损还有1.5亿元,差一点摸到盈亏平衡的交界线。
不过,这一情况有一点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四季度净利润转正主要得益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产生收益,理想第四季度为1.7亿元,即扣除投资收益,理想第四季度还是亏损的状态。
另外,小鹏和理想目前均依赖一款主销产品进行支撑,抗风险能力较弱 正是基于此,资本市场认为,小鹏和理想面临着销售表现不及预期的“潜在威胁”。
向好的趋势并不能掩盖亏损的事实,股价的涨幅远远脱离业绩的增长,导致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路线不同,各有隐忧
股价低迷之外,刚熬过生死线的三家,也各有各的隐忧。
理想的增程式路径,短期来看解决了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成为了新势力三强当中增长最快的企业,不过整体红利在今年也即将结束。
此前,上海发布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巧合的是,理想也将切换路线,在2023年计划上市首款电动车。
蔚来则将销售网络持续下沉,根据李斌透露的,蔚来只要是有雷克萨斯、奔驰、宝马、奥迪的城市,都会建一个线下的门店,即便很多都是三、四线城市。下沉渠道无可厚非,不过新建店加员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并且在重度的客户运营之下,其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加之蔚来还将继续拓展充换电网络,这些都是要“烧钱”的。
小鹏则需要面对最基本的电池问题:小鹏P7磷酸铁锂电池版近期上市,尽管电池便宜了,但售价却没降,续航还少了,这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另外,在财报会议上,何小鹏承认在电池供应上有一些“挑战”:“因为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全新的电池,我们会也会加强与电池供应商的合作,在二季度会是一个爬坡的过程”。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缺芯”问题也成为了限制新势力三强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因,不过这项因素影响的是全行业。
传统科技,双面围攻
新能源汽车仍是未来各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但的确存在股价上涨过快,大大超出基本面等问题,是业内外对其普遍认知。
事实上,新能源板块短期股价上升,是由资本对行业的美好预期推着向前走的,靠的是想象力和资金博弈,业绩的影响几乎不计。就像去年,激进的资本和高企的估值,博弈的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巨大的空间。
这一狭小的市场,近来涌现出更多玩家,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开始转型,科技巨头也成为了“造车新势力”。
3月,百度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另一位国内科技巨头小米2月末也被曝将造车。全球科技龙头苹果今年以来也频频传出造车动态,不断爆出与多家公司谈判合作的消息。
背后有地产公司支撑的恒大汽车,首款车型恒驰1也将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上市。另外,在国内、国外市场经历多次波折,基本上被宣布失败的法拉第汽车,如今又在各方资本力量的裹挟之下,试图重新回归国内市场。
苹果、百度、小米、恒大等的加入或许会给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上带来短期价值的利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其加入,现有造车新势力格局将受到较大冲击。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军新能源汽车,它们年销量以百万计,进入后对整个行业震动非常大。留给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也就两三年,如果在2021、2022年这两年,造车新势力份额不能扩大,年销仍不足十万,市场也会对其理性看待,不再以科技属性对其估值,届时股价会变的很难看。
从去年开始,一窝蜂上马新能源,导致行业有了一定的泡沫,此次新能源汽车行业股票大跌,或许是市场对投资者的一次提醒。加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企业想要实现销量提升并站稳脚跟尚且不易,其他资金更加紧张、产能更加不足、销量更难成规模的企业,想要成功上岸更加不易。